近日,国际知名微生物学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5.64,JCR1区)报道了我院在崖柏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由我院低碳与生态环保研究中心副主任邓洪平教授和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团队联合发布,重点研究了关于空间立体尺度下崖柏根际细菌组的结构和功能。
成果从五个海拔梯度收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以评估多空间角度崖柏土壤细菌群落分化模式。结果表明: 海拔梯度是崖柏土壤细菌群落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Bradyrhizobium, Acidicapsa, Catenulispora和Singulisphaera等4类微生物可能在崖柏的养分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确定的细菌群落对于崖柏野外回归具有深远实际意义。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常绿乔木,隶属于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属(Thuj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和白垩纪孑遗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的第一张名片。1892年4月,法国传教士法戈斯(R.P.Farges)在城口大巴山海拔1400 m 处的石灰岩山地首次发现野生崖柏。但在此后的100余年中崖柏未被再发现,被认定为已经野外灭绝。1999年,在重庆市城口县和开州区等山区,再次发现崖柏,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崖柏雌球花枝
崖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取样点空间分布概况